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于12月19日莅临三亚学院,受到了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三亚学院理事长并名誉校长陆丹博士,以及三亚学院执行校长王丹等人的热情接待。
此次钱旭红院士的来访,意义非凡。一方面,这是继去年双方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一次重要回访,旨在进一步巩固并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已签署协议内容的落实与发展;另一方面,此行也是应去年陆丹博士的邀约,到学校作一场学术报告。
报告开始时,钱旭红院士分享了他的见解,表示在三亚学院目睹了新时代的大学生态,并对学校秉持的教育理念深表赞同,认为这一理念定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引领学校迈向产业导向的一流大学之列。
钱旭红院士以拔尖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的现状与挑战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我国在学术、科技及产业领域面临的原创缺失问题,并强调思维方式的革新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钱院士的学术报告围绕“走出封闭”“量子思维”“老子思维”及“超限跃迁”四大主题展开,为听众描绘了一幅面向未来的教育蓝图。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意识形态、地缘及文明冲突,钱旭红院士指出,教育、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焦点。他引用历史上的“李约瑟之问”与现代的“钱学森之问”,深刻剖析了我国拔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强调,尽管中国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但原创的缺乏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他提出,智商作为“硬件”固然重要,但思维方式的“软件”升级才是解锁未来潜力的钥匙。
钱旭红院士强调,个人、产业和社会需升维思考、降维出击,以应对当前挑战,并指出AI发展凸显思维拓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仅局限于知识将不敌AI,而思维的拓展则是驾驭AI的关键。为考察思维方式,科技人文是普适又可靠的工具,它揭示了科技作为社会产业发展动力的普遍规律,以及科学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基础性作用。钱院士特别提到量子思维和老子思维,认为这两种思维体系趋近“第一性原理”,不仅中西融合、古今贯通,还促进了文理交融,为理解和创新提供了深刻视角。
在探讨“量子思维”时,钱院士通过静坐冥想效应的科学研究,展示了量子理论对传统认知边界的拓展。他强调量子力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念,鼓励人们跳出惯性思维,拥抱非直觉的认知方式。钱院士还巧妙地将量子思维与中文的多态叠加特性相联系,展现了量子理念在文化传承中的深刻体现。他谈到,量子思维与经典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对经济、社会、教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他认为,对于两种思维,要打破“微观用量子、宏观用经典”的过去式,在量子态用量子思维,经典态用经典思维。
随后,钱旭红院士将视角转向中国古代智慧,深入解读了“老子思维”的现代价值与未来意义。他指出,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与量子思维有着惊人的契合度,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受其启发。通过“无为而治”“三生万物”等理念,钱院士阐述了老子思维在指导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在AI时代,更应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
最后,钱院士提出了“超限”是指超越学科的界限、超越时空的局限、超越创新的极限、超越离散知识点的教育、超越单一思维模式和体系。强调跨越学科、时空、创新极限及单一思维模式的束缚,倡导构建超学科、超大学的未来教育体系。他以西医与中医的对比为例,说明融合不同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并呼吁在AI时代,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超越知识点限制的“超人类”。钱院士特别提到,华东师范大学正积极实施“数智人校园”为迎接教育4.0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模式的智能化转型,迈出“量子跃迁”的一步,重塑高等教育。
他寄语在座师生“僵化的思维产生问题,多样的思维解决问题,超限的思维超越问题。”他鼓励年轻一代勇于探索未知,以超限思维引领未来,共同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报告中在场师生反响热烈,大家踊跃发言提问,围绕思维塑造的路径与培养方式的转变、跨学科交叉问题解决的方法、人生重塑与机会选择等问题,与钱院士展开了亲切的交流与讨论。
此次学术报告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洞察,为拔尖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学术报告前,钱旭红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数智物流与供应链产教协同创新实验室、超算中心以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中心。钱旭红院士对三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芯位平台线上教育等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未来两校将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与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