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26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教授一行7人到五指山市参加由五指山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社会科学院、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联合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举办方式。
26日上午8点30分,会议在五指山市福德莱酒店正式拉开帷幕,由中共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致开幕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郭岩通过连线致辞。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詹兴文致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陈锐致辞。
紧接着由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各位专家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入精辟的讲解和阐述,通过学习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在我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要文化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同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经过这次研讨会,使我得以一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也进一步锻炼了我的思维角度,对于当前国内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时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自由交流,这不仅是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与专家建立友谊的机会,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我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此次会议还锻炼了我的学术研究的多角度的洞察能力,让我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更能拓开自己的思维。参加此次会议对我启发很大,我迫切的感受到选对我们学术的方向的点,对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是有多么的重要。
以下是我参加此次会议的启发和感想:
1. 给我指明了科研的方向,紧跟国家的风向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跟我研究的海南崖州民歌密切相结合,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在海南,琼南地区的民歌文化分为更为活跃,这里汉、苗、黎、回四个民族,普通话、海南话、儋州话、军话、澄迈话、客家话、临高话、村话、苗话、粤语、白话、回辉话等十几个方言群同住天涯,一起营造了中华文明版图中位置最南的一方地域文化,从民歌的流传和语言的融合中,多元共处、百卉争妍。
2. 崖州民歌的演唱和传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在崖州民歌的口头传唱年代,过去我们民歌的保存主要是口头传唱,会讲海南话的同志,民歌传播靠耳听就能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崖州民歌从口头传承到文字的传承,传播地区从琼南逐渐扩张。特别是崖州民歌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崖州民歌走出崖州,走向全国。也从文字的传承上升到音乐和谱例的传承,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人看到崖州民歌的社会作用,在崖州民歌的演唱和传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三亚学院音乐学院的领导给予我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参加这次学术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我增长了见识, 丰富了经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学术研究课题的方向思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的进行科研实验,尽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负学校和领导的殷切希望。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重担,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文:黄惠琳
审核:张巨斌
上传:安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