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座新闻-------论动画的伦理悖论与选择


  • 2018
  • 06/05
  • 15:58
  • 科研活动

  • 1150
  • 浏览量


6月1日下午14:00-16:00在书明楼B103室,人文与传播学院高晨老师讲座活动如期举行。本次讲座探讨“动画的伦理悖论与选择”,公关与文秘1501班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动画主题的伦理指向。成功的动画主题都拥有明确的伦理指向,动画主题的伦理指向由叙事中的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推动,以社会伦理为道德标准衡量个体伦理,从而明确主题的伦理指向,即探讨社会伦理问题。2010年获奥斯卡奖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讲述了一个通过实现“梦想”证明人生价值的故事。成功的伦理指向必须建立在创作者清晰的主题思想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类型都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在动画领域也存在主题内涵不明确的艺术动画。1982年奥斯最佳动画短片《探戈》为观众打开了无限回忆和思考的空间。

第二,动画空间的伦理悖论与选择。人类最主要的情感感受来源于视觉,视觉接收的信息相对其它感官更具体清晰,所以人类更依赖视觉而生活。视觉在人类生活中如此重要,但从古希腊开始却一直被视为廉价低劣的自然仿品。柏拉图认为人类目所能及的一切都是自然的糟糕摹本,他更蔑视视觉艺术中的情感和欲望的表达,为这些缺乏理性的认知感到愤慨。文艺复兴之后,视觉艺术逐渐被贵族接受,很多绘画、雕像作品还成为皇室的收藏,被冠以“高雅艺术”的美誉。摄影、摄像等技术的问世,使视觉艺术大众化了。为此,本雅明发出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灵魂消失的慨叹。总之,越是大众的越是庸俗,这是电影开始流行时西方理论家的普遍观点。

第三,动画叙事的伦理悖论与选择。2016年中国奇幻动画《大鱼海棠》引发了一场网络热议,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叙事的伦理内涵上。对于作品中出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创作,无论是观众还是学界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动画与文学的不同在于,它用视觉传达信息。动画视觉所构成的具像的虚拟空间是观众永远无法触及却又真实呈现的空间。观众在动画中倾向的伦理选择是观众的身份的体现,这其中关涉到观众自身的伦理环境。伦理环境就是一种伦理语境,是观众形成伦理观念的基础,更是理解和选择动画伦理的前提。伦理环境表现为动画作品的民族、国家、文化以及时代等伦理元素的集合。动画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缺少其它艺术漫长的历史发展,但动画突出民族、国家、时代等文化风格,杂糅各类艺术元素构筑了多元复杂的伦理语境,引发伦理悖论。

讲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很多学生纷纷向高晨老师提问。崔岩同学问到日本动画片《死亡笔记》的伦理问题,高晨老师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答。何旖旎同学提出伦理对于动画片的价值问题。高晨老师认为动画片必须有伦理主题,否则将无法叙事,更是不可能完成制作,尤其商业动画需要接近大众的伦理内涵,而艺术动画的伦理悖论相对多一些,因为艺术的哲理思考更接近人性的表达,伦理的悖论和选择更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供稿)


CONTENT END

  • 科学研究
  • 科研活动
  • 科研成果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