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下午2:30-5:30,在财经学院院长张光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乔晓春教授在财经学院423会议室给全校部分师生做了题为《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的讲座,经金专业教师刘运良、肖东芝、汪海飞等参加此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乔晓春教授首先以一个被问到却没有人能够精确回答的问题“中国的社会科学与美国能差多少年?”作为讲座的开端,探讨了一个较多人存在疑惑的概念-什么是社会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为什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于科学类,而我们经常认为也属于科学的人文和技术却不能称之为科学。
其次,乔晓春教授从人们的认知、国家的认可和专业人士的视角探讨了一个重要话题-中国的社会科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为何远远低于自然科学,并分析由此引发的一些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奇怪现象,诸如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讲,社会科学的专业转换和跨越很容易实现,一些非社会科学领域的人士甚至能够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在社会科学领域,经常会出现一些有悖于常识的言论;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章及其结论经常缺乏证据,导致社会科学做研究很容易,但成果无用。
再次,乔教授探讨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和客体容易混淆,且社会科学的研究较多依靠研究者个人经历和感受,较多的主观判断代替被研究对象导致结论的普适性较差,难以推广,由此导致经历丰富、有思路、文笔较好的人成为专家。
最后,乔教授提出,想要改变中国社会科学不科学的局面,应该从学生、年轻教师和研究人员抓起,通过规范和科学的训练,实现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让社会科学的研究真正实现有数据、有模型、有证据,与国际接轨。
通过参加此次讲座,解答了汪海飞老师对当下科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尤其是讲座后期乔教授介绍的北京大学面向全国举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课程班”,为青年教师进行规范化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图文:汪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