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三亚学院翟明国院士工作站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白鹭溪畔召开。交流会由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院士、厦门大学吕永龙院士认真听取工作站团队成员工作汇报后逐一进行了深入指导。
翟明国院士主要从事大陆地质演化、火成岩岩石学和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成矿理论研究。该领域是我国地球科学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领先研究领域之一。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16年4月统计,翟明国院士领衔的“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全球地球科学领域(Geosciences)504个“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中排名第3,在我国所有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44个“研究前沿”中排名第1。2017年中科院科技战略研究院和国际科睿公司共同发布“科学结构图谱”和“2017年中国科学前沿”,翟明国院士牵头的涉及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研究,被评为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位列全球地学前沿领域第二和中国最活跃研究领域。翟明国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一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地球科学)奖,东北亚地质特别贡献奖一项。截止2021年12月统计,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其中SCI论文 300余篇,h-index指数72,SCI引用>20000次,专著与论文集40部。
吕永龙现任厦门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俄罗斯科学院(RAS)外籍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会士。现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太平洋科学协会(PSA)主席(2016-)、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主席(2009-2014)、前主席(201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TFM)10人组成员(202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UNEP/IRP)(2013-)、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 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2015-)、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创刊主编(2014-)、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创刊并担任副主编(2011-)。吕院士在区域生态风险与环境管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调控对策、系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就。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6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7部,生态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SCOPE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项。此次受翟明国院士邀请到访三亚学院进行学术指导。
三亚学院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成立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被海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海南省院士工作站,也是三亚首家高校院士工作站。工作站建站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专项、海南省创新团队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近年来,翟明国院士工作站在科学研究、科教融合、成果转化、地方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团队成员在《One Earth》《Earth’s Future》《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Land》《Remote Sensing》《Water》《生态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环境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工作站一直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在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果和重要经验。
会议中,工作站团队成员分别汇报了2023年度的社会调研、科研开展、成果产出等工作情况,并介绍了2024年的科研计划。吴文祥研究员汇报了团队2022年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模式-多模型集合模拟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海南省为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多模式-多模型集合模拟方法在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产量影响上的优势和创新,并对降水、温度等气候变化条件对水稻开花期影响的模拟等内容进行了汇报。秦大军研究员介绍了团队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项目《海南三亚潮间带地下水排泄对滨海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2023年海南水文与水资源环境的野外调研情况,当前海南岛陆地水资源不足的状况以及滨海水环境变化影响因素等内容。耿静教授向翟明国院士、吕永龙院士介绍了工作站大数据云平台建设进展,平台呈现了海南岛历史长时间序列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的可视化,通过发展面向生态学、聚焦海陆空生态环境监测的云计算理论方法与技术,提升典型生态过程、典型生态指标监测与智能化挖掘水平,对实现生态环境高效监测和精准预警有重要支撑。在下午的专题会议中,她向与会人员汇报《国外海洋保护地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研究进展,并请与会专家对项目执行进行指导。
此外,工作站的任丙南教授汇报了三亚市新型污染物PPCPS的时空分布及风险诊断的研究成果以及海南省18市县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实地调研情况;杨波教授汇报了海南岛水资源承载力相关研究;杨秀敏副教授介绍了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骆娟副教授汇报了海南红树林高固碳树种潜在生境的预测分析;王宏信教授汇报了北极花亚科的东北-北美-墨西哥间断分布地理格局形成机制;谢琼丹副教授介绍了雾气集水项目进展;辛光红高级实验师汇报了基于FCOS模型的珊瑚白化检测模型改进研究等科研进展。
翟明国院士、吕永龙院士结合科学前沿和发展动态从科学问题凝练、科学内容聚焦、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指导。翟院士对工作站团队成员一年来的大量工作给予了肯定,鼓励大家以现有工作为基础,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增强项目申请和高水平文章发表方面的信心。吕永龙院士针对工作站各个成员的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并对工作站的科研方向凝练及扩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尝试科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校-企和校-政多元化合作平台的建议。此外,吕院士还在基金申请、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了指导。
交流会上,朱沁夫副校长对二位院士的指导表达了感谢,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院士工作站开展工作,并对工作站团队成员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期望和要求。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翟明国院士工作站的工作总结交流,更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动员会。通过交流,工作站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研究任务、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下一步,翟明国院士工作站将努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促进高水平、多样化成果的产出,形成多维度回答岛屿生态承载的特色研究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的学术高地。
翟明国院士、吕永龙院士一行还参观了盛宝金融科技商务院、图书馆和三电实验室,详细了解了三亚学院“学科瞄准优势行业、专业对接头部企业、课程解决关键岗位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回应产业变革、数字链接线上线下场景、智力与人才输出受行业产业欢迎”的产教融合路径。两位院士肯定了三亚学院的办学特色,希望三亚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贡献三亚学院的新智慧与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