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的创作者,到青年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奇想与文字铺成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李柳杨,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作为一位青年作家,李柳杨的作品入选多种杂志及重要的选本,部分诗歌被翻译成德语、韩语、西班牙语、英语发表在海外。2018年出版小说集《对着天空散漫射击》。2020年主编并出版诗集《正在写诗的年轻人》。2022年出版小说集《没有玫瑰的街道》。让我们通过这篇专访,来探寻那一部部精彩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吧!
走上创作路
作家总是会被问到,是谁引领你走上文学这条路?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李柳杨表示,自己喜欢写作是天生如此,“从小我就很喜欢阅读,比如《格林童话》或者是《聊斋志异》,这些故事也对我之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独生子女的李柳杨,从小父母忙于工作,写作让她可以在幻想的世界天马行空以此来度过漫长的孤独时光。“我的文学启蒙从12岁开始,语文老师的鼓励、父亲的支持以及我自己的热爱,让我不再局限于阅读,而是开始创作,讲自己脑海中的故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
李柳杨第一部作品的出版并没有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流程,编辑通过一个作家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了她的随笔,被她的文采所惊艳,主动向她约稿。对此,李柳杨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不可能一直不被发现。当你的作品真正写好时,自然而然有人找你约稿。而在此之前只有不断努力来锻炼自己的文笔。”
我们问道:在众多作品中,哪一个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呢?她说,“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往往不是发行量更大的那个,而是对自己而言有着一定意义的那一个。”
书和笔 眼和脑
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柳杨表示,自己也有过焦虑的时候,会担心灵感枯竭,担心不能写出好的作品。但同时,她又看得淡然:“北京快节奏的裹挟下所有人都焦虑,所以自己的焦虑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提到创作的瓶颈期,她也很淡定的回答:“写作的瓶颈期,实际上是跟一个人的经历和天赋有关系的,还有天时地利很多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对事物保留新鲜感。”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学,但很多人都只停留在想,苦于笔力不足,不知道怎么将脑海中的想法落于纸面,于是我们请她给我们提一些写作方面的小建议。李柳杨分享到:“掌握好四样――书、笔、眼、脑,打开书,用眼睛去看,多看一些名著,沉淀自己,丰富内涵。拿起笔,去将脑海里的内容写出来,不要急于求成,但也不要不敢动笔。”
写作是生活
一开始,写作是爱好,当爱好变成了一种必须去完成的工作,会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呢?我们提出了疑惑,李柳杨则很从容的回答:“与其说写作是爱好,是工作,不如说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将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情。写作由爱好变成工作之后,也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因为一开始我就是把它当做工作来干,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在李柳杨眼中,写作已经像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她喜欢在早晨起床后就提起笔,写点文字出来。“刚起床的时候,精神饱满,心情也更好,这让我的创作状态也更好了。”李柳杨向我们分享了一些生活中的写作小事,又强调:“无论今天想不想写,能不能写,也一定要拿起笔,去写点东西,这是一种坚持,不能懈怠。”
定格
除了写作之外,李柳杨特别喜欢的就是旅行和摄影,我们问她旅行摄影和写作带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她说:“摄影是一瞬间的事儿,即刻能够成型获得成就感;写作,需要的时间更多,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旅行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很多的灵感,她挑选出自己在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给我们展示,“旅行给我亲近自然的机会,能远离喧嚣,让我感到很自由。”
李柳杨的最新作品《没有玫瑰的街道》是一本奇想故事集,描绘了一条似真似幻的“香椿街”上,发生的各种浮生百态、人间冷暖。
作家刘亮程评价说:柳杨的小说有梦的气息,文字清晰而迷离。她有把梦做到头的能力。文学是做梦的艺术。这个梦,必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番醒来。
2022年1月15日李柳杨校友新书分享会《没有玫瑰的街道》于单向空间北京大悦城店召开,大家共聚一堂,一起探讨着文学给大家带来的精神感受。
写给学弟学妹们
我们都是在黑夜中寻找光明的人,在这条奔赴光明的道路上,我们会有艰辛,会有汗水,或许我们会害怕,会退缩,但不要轻易放弃,请尽管向前奔跑吧,要相信远处等着你的,必定是你要的!采访的最后,李柳杨也送给了三亚学院的同学们一句话――“人生不设限,怎么开心怎么来。花开之前,你要做的只有努力和等待!”
(文图来源:官方公众平台 校友办公室)